采用RK3576平台设计4K超高清AI医用内窥镜的解决方案
医用内窥镜的智能化程度正在不断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多个领域的技术进步,包括图像处理、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AI)…
医用胶囊内窥镜是一种微型医疗设备,外形类似于普通药丸。它内部集成了微型摄像头、光源、电池和无线传输装置。患者吞服胶囊后,胶囊会随着胃肠的蠕动在消化道内移动,摄像头持续拍摄消化道内部的图像。这些图像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患者体外佩戴的接收器上,通常是一个数据记录仪。几小时后,医生会将这些图像下载到电脑上进行分析,以诊断消化道内的病变。
主要应用场景:
小肠疾病诊断:胶囊内窥镜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对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小肠肿瘤、克罗恩病等。传统的小肠镜检查技术要求高、风险大,而胶囊内镜操作简便,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超过70%。
食管疾病检查:用于检查Barrett食管、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等。食管胶囊内镜通过提升拍摄帧数和视野角度,扩大了食管的可视度。
胃部检查:磁控胶囊胃镜系统通过外部磁场控制胶囊在胃内的运动,解决了传统胶囊内镜在胃部检查中的视觉盲区问题。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在胃部疾病检查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结肠疾病筛查:结肠胶囊内镜在无法耐受或未能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其结肠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CT仿真结肠镜检查。结肠胶囊内镜的腺瘤检出灵敏度可达88%~92%。
胶囊内窥镜作为一种无创、便携、可视化的检查方式,已经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和诊断准确性将进一步扩大。
医学影像对画质要求很高,既要还原真实的画面,也要对画面进行特殊处理,方便诊断。RK3588作为当下的AIoT旗舰SoC,支持9000万像素处理,支持8K视频编码,自带48M ISP和6TOPS NPU,在图像编解码和图像处理方面表现优秀,下面简单介绍下RK3588芯片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方向。